從在地到國際,JOSHUA KO 20年沙龍美學的華麗轉身!

從在地到國際,JOSHUA KO 20年沙龍美學的華麗轉身!

2013 年,循著一篇《小日子》的報導,我曾去過一間位於宜蘭、名為 SONNE 的 Salon。2023 年當我再度造訪,它依舊矗立在那座靜謐的小花園旁,彷彿這十年光陰不曾流逝。

Source:JOSHUA KO

SONNE 在德文中是「太陽」的意思,呼應著主理人 Joshua 中文名字中的「曦」字。根據私人經驗,我發現那些自己真心喜歡過的小店,往往一不留心便隨風而逝了。而也許出於好奇,也許一時激動,我決定向 Joshua 攀談。

原以為自己是在打探一間夢幻理髮廳的十年有成的幕後故事,卻意外挖掘出一個嶄新品牌的誕生。

Joshua 說自己是在 2000 年的時候入行,雖說當時便對美髮事業懷著滿腔熱血,但我想,那時剛脫離校園的他肯定沒想過自己竟然真的就這麼一頭栽下⋯⋯還走得這麼遠吧?以人類的年限來說,23 年 —— 足夠讓呱呱墜地的新生兒長到大學畢業了。是什麼樣的狂熱、傻勁或成就感,供應了他走這麼一遭的能量,並且在從業 23 年後,決心以自己的名字 —— JOSHUA KO 來創業?

 

 

風格:英倫血統,Y2K 美學

入行五年後,Joshua 的美髮專業正值亟待突破的階段,他毅然決然留學深造,完成了為期 30 週的倫敦沙宣(Vidal Sassoon Academy 30 Week Diploma )的專業集訓。2016 年,已有 16 年實戰經驗的他再度披上學生身份,回到倫敦沙宣進修男士剪髮,同時也在國際盤髮大師 Patrick Cameron 的體系下鑽研造型課程。

所以,你若好奇 Joshua 招牌的剪裁風格,我會將它粗略地貼上一個「英國風」的標籤。不同於坊間常見的日系小清新, Joshua 的手藝更重視明快、俐落且不對稱的表現。這種「摩登感」,相對來說更大膽且大器,想要駕馭他的頂上功夫,你大概會需要一些不從眾的自信,或至少對自身風格的深度理解。

而這樣的美學傾向,可以回溯至他剛入行的時代⋯⋯2000 年,那個敦南誠品尚未熄燈的年代。奉 i-D、The Face 這些英倫雜誌為時尚聖經的 Joshua,對女性的審美自然深受當時超模的影響,深信要先擁抱自身的缺陷(如 Devon Aoki 的大餅臉、雀斑,Kate Moss 的個頭嬌小、骨瘦如柴,Karen Elson 的一頭紅髮等),才有機會去詮釋真正的美感。

 

美,源自於個體差異?

如果每個女人(甚至男人)都相信三倍大的瞳孔、錐子下巴或九頭身才是美貌的唯一標準,所有人的品味都如同複製人⋯⋯那麼時尚便失去了存在的意義,所謂的「紅毯 look」還有什麼好值得期待?所以說當年人人擁戴的「壞品味」宣言,根本就是 Y2K 版本的《Ugly Beauty》!是說,那個年代的中興百貨、遠企 Joyce、D-mop、Ad Hoc 等不都在倡議⋯⋯對美的反動,正是美學本位?

滿口「柯比意觀點」的 Joshua 對建築情有獨鍾,甚至度蜜月時還飛去法國參觀多位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的建築作品,如由貝聿銘設計的羅浮宮玻璃金字塔、妹島和世及西澤立衛共同設計的羅浮宮朗斯分館、Jean Nouvel 設計的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等。那些對於加法/減法的表現,那些角度、線條、比例、流動,你都能從他的髮型創作中略見一二。

Source:JOSHUA KO

建築之外,攝影同樣是 Joshua 長期關注的創意領域,特別是時尚攝影。他舉前後擔任過 YSL 與 CELINE 藝術總監的 Hedi Slimane 為例,他鏡頭下的人像攝影總是如此經典雋永⋯⋯且闇黑。其他如 Steven Meisel、Steven Klein、Peter Lindbergh 等,都透過相機為這世界、為髮型留下了無數難以磨滅的黔印。

他特別提到了一幀女演員 Nancy Kwan 被鏡頭捕捉到的肖像,當時她為電影拍而被維達沙宣本人剪了一頭短髮,相片完美地記錄下髮型的立體結構,鋒利的線條不但展現了以頭髮展現「建築性」的可能,也打破了當時對女性髮型審美的僵化標準。這難道不能被視作攝影圈與美髮界的最完美交媾之一?

⋯⋯我好奇,你曾遇過找你聊這些話題的髮型設計師嗎?

 

40 歲創業家?

事實上,Vidal Sassoon 並非 Joshua 追求專業的最終站。2017 年至 2022 年間,他陸續取得澳洲專業髮品 Kevin Murphy 金鑰匙、白金鑰匙與鑽石鑰匙的講師認證,也於今年(2023 年)代表 Kevin Murphy 受邀至新加坡授課。另外,2017 年的 西班牙馬德里婚紗時裝週(Madrid Bridal Fashion Week),某位婚紗設計師在大秀前一刻臨時想改變模特兒的髮型,十萬火急之下,髮型總監立刻請大家集思廣益,而 Joshua 索性地做出一款當時還在腦中構思、未實做過的編織風格髮型,沒想到獲得設計師全體的讚賞且一致通過採用。Joshua 親自示範給整個國際團隊,展現了台灣美髮的美學的前衛與精緻。這個難得的經驗,為該次後台增添了一段令他印象深刻的小插曲。而 2018 年的施華蔻(Schwarzkopf Professional)美髮大獎賽,Joshua 還獲得了台灣區前衛風格組冠軍。

若一個人的興趣是無止境地證明自己,他當然可以戰到成為武林至尊方才罷休,但 Joshua 說自己志不在此。那麼在從業 23 年之後,才以自己的名字創立品牌,背後的目的究竟為何?

JOSHUA KO手工醋酸纖維寬齒梳

原來,擔任 KM 品牌講師期間(2017 – 2023),Joshua 在全台各地曾接觸上百位設計師及沙龍經營者。根據自己長年對美髮相關產業鏈、潮流趨勢以及設計師群像的觀察,他發現自己不知不覺間累積了許多想要分享的想法與提問。

Source:JOSHUA KO

透過 JOSHUA KO,這些想法將有系統地被整理成各種與髮型/設計/時尚/生活/藝術相關的企劃與內容,一步步地釋出。Joshua 期許自己能透過這平台將 20 餘年攢下來的知識與養分,消化後以創意且娛樂的呈現,分享給大眾、同好及業界,甚至進一步彼此共振、達到良性互動與有意義的對話。

他聊到,日韓的髮型已在全世界留下了鮮明的識別,歐美也有傳承已久的男士 Barber 文化。香港的美髮業繼承了純正的英倫血統,甚至連越南都在世界各角落播下了「越式洗頭」的種子。反觀台灣呢?近年來,我們聽過「香蘭男子電棒燙」標語式的虛無呢喃,卻難以傳進國際的耳膜。

台式美髮文化⋯⋯沒有歷史包袱且多元、精彩紛呈。我們懂得取樣各種派系,不同的潮流也能融會貫通,且善於把所有的技巧詮釋到爐火純青,但這樣的兼容並蓄,並沒能敲響那扇通往全世界的大門。 JOSHUA KO 想要提供一個開放的論壇與場域,讓臺灣的專業人士們能在此切磋、交換意見。去創造一個健康的生態圈,即便革命尚未成功,說不定我們的下一代能因此受益、有機會走出屬於自己的一線生機?

 

 

採訪、文字、攝影:Nicholas

返回網誌

發表留言

請注意,留言須先通過審核才能發佈。